登录注册

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促进 >>健康宣教

健康宣教

【健康科普】世界关节炎日:关爱关节,告别“炎”重负担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

每年的10月12日,是“世界关节炎日(World Arthritis Day,WAD)”,由国际关节炎与风湿病协会(ARI)于1996年设立。其宗旨是提高全球公众对关节炎和风湿肌肉骨骼疾病(RMDs)的认识,推动早期诊断、科学治疗和有效预防。

2025年世界关节炎日的主题是“梦想的力量”,强调患者通过设定个人目标与愿景,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。也许您觉得关节炎是“老年病”,离自己很遥远,但事实上,它影响着全球超过3.5亿人,中国患者超过1亿,是导致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3.jpg

一、什么是关节炎?它不只是“关节疼”

很多人误以为关节炎就是单一的关节疼痛。实际上,“关节炎”是一个统称,包含了100多种不同类型的关节疾病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引起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、疼痛、僵硬和活动受限。关节炎不是“老年病”!很多人以为关节炎只是“老年病”,但事实上,年轻化趋势明显,久坐、肥胖、运动损伤、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能导致年轻人患病;儿童也可能患病,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,是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二、在众多关节炎类型中,有两种最为常见:

1. 骨关节炎——“磨损与撕裂”型

病因:好比一台机器零件用久了会磨损,骨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软骨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磨损、退化引起的。通常与年龄、肥胖、创伤、过度使用有关。

症状:

-疼痛在活动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。

-关节僵硬,尤其在早晨或久坐后,但通常不超过30分钟。

-关节活动时可能有摩擦感或弹响。

-常见于承重关节,如膝盖、髋部,以及手部和脊柱。

临床以膝骨关节炎多见,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,发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女性、肥胖或超重、有膝关节创伤史、长期从事重体力负重劳动或需要长期跪、蹲、屈膝等特殊职业。随着人口老龄化,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。膝骨关节炎可以通过调节工作生活方式、控制体重、肌肉力量锻炼等方式进行预防,比如避免长期蹲跪,避免负重劳动,减少上下楼梯,减少爬山等运动,通过伸膝直腿抬高、靠墙静蹲等方式锻炼股四头肌力量,平板支撑等方式锻炼躯干核心力量。

4.jpg

2. 类风湿关节炎——“免疫系统攻击”型

病因: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。身体的免疫系统“糊涂了”,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的关节滑膜,引发炎症,进而破坏软骨和骨骼。

症状:

-晨僵非常明显,往往持续30分钟以上,甚至几个小时。

-通常呈对称性发作,比如双手、双腕的相同关节同时受累。

-伴有疲劳、低烧、乏力等全身性症状。

-关节可能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。

5.jpg

三、破除误区:关于关节炎的“是”与“非”

误区一:关节炎是老年病。

-真相:任何年龄段的人,包括儿童,都可能患关节炎。

误区二:潮湿寒冷的天气会导致关节炎。

-真相:天气本身不直接导致关节炎,但可能加重已有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。

误区三:有关节炎就应该多休息,避免活动。

-真相:错!适度的运动是治疗关节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,保持关节灵活性,并控制体重。

四、如何守护我们的关节?——预防与管理指南

1.保持健康体重:

体重每增加1公斤,膝盖承受的压力会增加4公斤。减重是预防和缓解膝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。

2.科学合理运动:

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,如游泳、骑自行车、快走、太极拳。避免爬楼梯、爬山、深蹲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。

3.均衡饮食:

多摄入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鱼类(如三文鱼)、富含抗氧化剂的蔬果(如蓝莓、菠菜),以及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,有益于关节健康。

4.及早诊断,规范治疗:

如果出现持续的关节疼痛、肿胀、僵硬,尤其是晨僵,请及时咨询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医生。关节炎无法彻底根治,但通过早期、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,可以极大地控制病情、缓解症状、保护关节功能,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。

640 (3)_副本.jpg

结语:

在世界关节炎日这一天,让我们不仅仅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爱,更要行动起来,从了解开始,从预防做起。关爱关节,就是关爱我们自由行动的能力和生命的活力。

从今天开始,珍“膝”自己!关节炎虽常见,但可防、可控、可治。世界关节炎日提醒我们:关节健康,不只是老年人的事,而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。从今天起,关注关节信号,科学预防,积极治疗,让每一步都走得更轻松、更自由!

微信图片_2025-10-11_151605_749.jpg

胡勇文,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,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教授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宫廷正骨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钢教授,第四批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,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。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宫廷正骨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医药学会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。

出诊时间及地点:周一至五全天,三层骨科门诊6诊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