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新闻
【中药科普】白果——中药里的“双刃剑”
每到深秋时节,银杏就开始了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,我们既能欣赏到像金色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银杏叶,又能发现犹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白果。这些白果粒粒饱满,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色泽,让人不禁想要品尝一番。那么它们到底能吃吗?简单说,它是一种既有益又有毒的药食同源中药。看完以下介绍,相信有此疑问的朋友能找到答案。
Part 01.名称与来源
白果,因其颜色洁白如银,形似小杏而得名,又因银杏叶形状类似鸭掌,在宋朝初年白果亦被称为鸭脚子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名称带“果”,但白果并不是银杏树的果实,而是它的种子。因为银杏树属于裸子植物,只有种子,没有果实。
Part 02.白果的益处
它作为一种药食两用中药,早在宋朝时就有食用记载,南宋诗人陆游《听雪为客置茶果》诗云“不飣栗与梨,犹能烹鸭脚”描述了他用白果招待友人的情景。随着应用增多,人们发现其有敛肺定喘和止带缩尿的功效,可配伍其它中药用于痰多喘咳,带下白浊,遗尿尿频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还有外用生白果仁治疗头面癣疮和下部疳疮的记载。
其现今仍被广泛用于食品与保健品中。熟白果仁口感软糯细腻,味道绵香,我们在日常炖肉时放几粒,不但会让菜肴更美味,而且能消除吃肉的油腻感。现代临床在传统应用基础上还用于治疗肺结核、细菌性阴道病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等。
Part 03.白果的毒性
元代养生著作《三元延寿书》中记载了一件事:“荒年饥荒,村民就以白果代饭饱食,次日皆死。”由此可见,食白果中毒并不耸人听闻。现代研究表明,其所含的酚酸类成分等就像双刃剑一样,既有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又有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,生食或食用加热不透的白果达到一定量时,均可产生毒性反应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不安、昏迷、抽搐、呼吸困难甚至死亡。年龄越小中毒的可能性越大,中毒程度也越重;体质愈弱,中毒愈重。有文献报道,幼儿生食 5~10 粒白果,即可引起中毒。此外,它还具有接触毒性,古今多有在采集白果过程中,去除肉质外种皮引起皮炎的报道,表现为手掌、面部、四肢、躯干等处出现红斑、瘙痒、肿胀、灼热、灼痛等。
白果以胚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,其次是内种皮和中种皮。其毒性成分可溶于水,且加热能显著降低含量,并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。因此,入药的白果必须经过炮制。白果饮片主要有两种形式:一是除去肉质外种皮,稍蒸或略煮后,烘干使用;二是将上述白果除去杂质及硬壳后取种仁,作白果仁使用。
采摘挑选、清洗加工新鲜白果时,应戴上手套并注意及时洗手。食用前,需先去除肉质外种皮和硬种壳,然后放在锅里加水煮沸,除去膜质内种皮。当只剩下白嫩的种仁时,将中间的心(绿色胚芽)去掉,再煮至彻底熟透后,毒性可有所降低。
Part 04.白果使用注意事项
1
入药需在医生辨证及与其他药物配伍下使用。即使经过炮制,白果也属于有毒中药,《中国药典》(2020年版)显示其常用内服剂量为 5~10 g。
2
食用时,千万不能生吃。煮熟的白果也不适合多吃,对成年人来说,一般每天不要超过10粒。幼儿尽量不要食用。
3
注意与银杏叶相区别。虽说它们都来源于银杏树,但功效不同。银杏叶有活血止痛,化浊降脂作用,多用于瘀血阻络、痰浊内阻所致的胸痹心痛、中风偏瘫、高脂血症。白果以敛肺定喘和止带缩尿展现出完美的药用价值。
上一篇: 超高龄不是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禁区
下一篇: 联盟联动 创愈可期